风口财经记者王好
新年伊始,青岛城区经济的活力之音,汩汩而来。
根据崂山区财政局数据,年,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2亿,增长23.7%,高于青岛全市1.6个百分点,增幅创下崂山区近十年以来最好纪录。这其中,一个更为关键的看点是,作为财政收入重要组成,崂山区级税收收入.9亿,增长32.9%。意味着,该区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从年的80.1%,增至年的8.%。
这是一次足够耀眼的增长。因为,财政收入多少,关乎的是经济发展、民生福祉,而税收占比提升,则透露着城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勃勃生机。
回首来路,“十四五”开局之年,支撑财政收入、税收占比双稳增背后,崂山区产业结构蕴藏着怎样不同寻常的发展逻辑;展望前路,接续奋斗之际,作为领跑全国城区经济发展的百强区成员,奋力开创再次创业新局面的崂山,又将书写哪些令人期许的崭新篇章呢。
人均财力超苏州昆山深圳南山
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影响经济。从城市层面来说,以年1-10月财政收入(同口径)统计为例,前十名依次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苏州、杭州、重庆、天津、成都、宁波。不难发现,财政收入基本与城市GDP排名呈现正相关。上海、北京、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稳居前列,拥有大量的财政作为支撑,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城市的城区面貌、生活体验、民生福祉等维度体验更佳的原因所在。
城区,作为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其财政收入显然关乎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在与未来。
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崂山区委书记孙海生曾在年初的动员大会上,反复强调“坚持抓重点、带全局,拿出务实高效的突破之举,奋力开创崂山再次创业新局面”。
而今,崂山区的再次创业新局面突破如何,刚刚发布的全年财政收入成绩可以说是最好佐证。先看纵向,统计数据显示,年崂山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亿,较前一年增长23.7%,较十三五之初增长52.8%。
除了财政收入整体不断自我突破,崂山区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更是率先“出圈”。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最新数据,崂山区常住人口50.2万人为基数计算,代入年崂山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亿元进行计算可知,崂山区人均一般公共预算为3.98万元,位列全市第一。
比起长三角、大湾区地区很多经济强区(县市),崂山区的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样亮眼。例如,苏州昆山市,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亿元,据其最新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的常住人口约为.25万人计算,当地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约为2.05万元;深圳南山区,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亿元,据其最新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的常住人口约为.58万人计算,当地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约为1.76万元。
打开财政增收的“产业密码”
崂山财政收入增长的“流量密码”,是产业。
统计显示,该区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从年的80.1%,增至年的8.%。税收占比是财政收入质量的重要指标,占比越高,意味着财政质量越好。而产业无疑是触发税收增长活力原动力。纵观崂山区近年来的发展逻辑,金融与科技引领下,闪耀着“四新”经济光芒的发展路径日渐清晰。
截至年三季度末,崂山区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8.09亿元,增速11%,金融业税收占全区税收总收入30%以上。
在青岛市的金融版图中,崂山区是重中之重,聚集效应不断凸显,区内落户金融机构及类金融企业千余家,全区聚集大型法人金融机构20家,金融聚集效应不断凸显。银行业方面,全区现有市级以上银行业金融机构17家,其中法人机构3家,内资银行市级分行12家,外资银行分行2家。年12月21日,广发银行青岛分行正式开业,助力青岛实现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一级分行“大满贯”的同时,也让落户崂山区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数量增至8家。保险业方面,拥有第一家总部设在青岛的全国性法人保险机构——中路财险,以及平安财险、新华人寿等一批区域性大型保险公司。证券业方面,年,联储证券迁址崂山,拿下全牌照本土券商牌照,结束了青岛在5个计划单列市中唯一一个没有全牌照本土券商的历史。
不仅数量多,立足国家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核心区,崂山区对于金融企业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强。陆家嘴信托年年内通过两轮增资,注册资本已增至90亿元,注册资本规模跻身行业前十。光大理财产品规模首次突破1万亿元。伴随着光大理财、青银理财、恒丰理财先后落户崂山,崂山区更成为继北京西城区之后,第二个同时拥有3家理财子公司的区市。
城区引力触发的产业集聚效应,也正在与财政收入产生相映生辉的正向互动。从楼宇经济的视角观察,截至目前,崂山区税收过亿元楼宇总数达到35座,位居全市第一。今年以来,崂山区新增澳柯玛创新科技园、华通大厦、巨峰创业大厦等9座“亿元楼”,其中上实中心T3、海尔云谷·中心大楼、光大理财大厦等7座税收达到10亿元。
瞄准“四新”经济加速蓄势
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四新”经济,是每一座面向未来加速奔跑的城市都在大力布局的赛道。而创新,无疑是支撑“四新”经济势能与动能的核心。年,崂山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85.5%,居全市首位。
聚焦工业互联网、微电子、虚拟现实、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细分产业链,打造亿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逐渐形成崂山区新的地标产业。
事实上,瞄准“四新”经济,再次创业的崂山区加速奋进的步伐已经迫不及待。
眼下,在微电子领域,依托歌尔微电子、信芯微电子等龙头企业,崂山提出建设“北部沿海微电子高地”,打造“青岛芯谷”,助力全区打造北方半导体装备及零配件产业重镇。未来3-5年,集聚集成电路企业家,培育微电子龙头企业超过10家,力争全区微电子产业规模达到亿元。在虚拟现实领域,谋划VR技术与生产生活各领域应用紧密结合的产业布局。依托小鸟看看、歌尔声学等企业做强核心零部件及VR眼镜等整机产品。推进虚拟现实技术在制造、教育、建筑、医疗、商贸等行业级场景加快应用,力争年虚拟现实产值突破50亿元。
而根据青岛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内容,“十四五”时期崂山区的发展指引主要是:坚持三生融合、南北统筹发展,推进开放创新宜业怡居的山海品质城区建设,做强楼宇经济、消费经济、数字经济、海洋经济,建设财富金融、科技创新、旅游度假和生态健康先行区、集聚地。
推动崂山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重心由金家岭片区稳步、有序向北推进,全面提升崂山城市发展层级。打造全域统筹、联动发展的新格局。未来,依旧是崂山发展的主旋律。
已经到来,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瞄准国内先进区,财政收入稳增加持下的崂山,再次创业的前路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