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的百年华诞,展示*的伟大历程,讴歌中国共产*成立以来的辉煌业绩,昆山围绕“学*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主题,广泛开展主题文艺创作展演,倾力打造两部大型原创话剧《烈火中永生》《特别*员陶一球》,以文艺的形式开展*史学习教育,向建*百年献礼。
▲《烈火中永生》发布会
▲《特别*员陶一球》发布会
1
注重形式创新
让群众文艺成为生动“*史课”
两部原创话剧以创意的编排、精彩的表演,生动讲述了*的百年历程,用群众文艺的方式学*史、感*恩,用*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人心,凝聚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磅礴精神力量。
话剧《烈火中永生》剧名来源于年的同名电影,主创团队将这部红色经典以话剧形式重新搬上了舞台。该剧不仅延续了原著故事的精髓,而且在内容创作和表现形式上进行了大胆创新,以高度凝练的舞台叙事、跨越生死时空的心灵对话和开放式的结局呈现,再现了为*和国家事业舍生取义、坚守信仰的革命精神。剧情集中在年11月27日夜,即红岩英烈们牺牲前的最后一夜。故事发生地设置在地狱般的监牢,剧情以烈士亲属、烈士本人、叛徒亲属、叛徒本人的自述与对话展开,映照出革命者与叛徒、国民*反动派的灵*。全剧以“信仰的力量”为主题,以台上栩栩如生的革命英雄群像,展现共产*人的坚定与赤诚,在舞台上展开生动鲜活的*史画卷。
话剧《特别*员陶一球》以陶一球的先进事迹,重温抗日烽火岁月,追忆*的奋斗征程,共同庆祝建*周年,为昆山市*史学习教育群文作品树立新标杆。剧中每个声画造型、场面调度、艺术样式都经过了创作团队的精心构思、不断打磨。通过“无场次话剧”“时空对话”等艺术表现形式,讲述昆山第一支中国共产*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创建者、“中共特别*员”昆山市陆家镇人陶一球的事迹,以共产*员“信仰的追寻”为主线,生动展现了陶一球一生“找*、入*、脱*、寻*、复*”的不平凡轨迹,将*史学习教育与舞台艺术有机融合,具有鲜明的历史性、*治性和教育性。
▲《烈火中永生》项目总策划、制作人谢骏分享创作初衷
▲陶一球嫡孙陶建平,《特别*员陶一球》话剧总导演钱态,编剧周琰,《侠骨忠*》连环画创作者王建群,分享他们对于陶一球事迹及创作的感受
2
注重群众参与
让百年*史更加生动可感
“群众演,群众看”。多年来,昆山公共文化建设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在昆山市宣传文化部门的统筹支持下,大批昆山本土群众演员积极参与到两部作品的创排、表演中,在舞台上讲好熟悉的故事,致敬特别的人。话剧《烈火中永生》由来自上海的专业话剧团队与昆山高新区群文工作者共同演绎,该剧演职人员90%是昆山高新区的群文工作者。该剧建组之后,演员们认真阅读《红岩》原著,学习红岩精神,揣摩角色塑造,汲取艺术养分。在剧目创排过程中,全体演职人员更加坚定了感*恩、听*话、跟*走的信念。话剧《特别*员陶一球》近60%的演员为昆山陆家镇基层工作人员,大多没有表演经验,经过近2个月的艰苦排练,他们用强烈的表演热情和“海绵”般的学习激情,齐心协力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等重重困难,精彩诠释了共产*员的坚定信仰和顽强斗志,向陶一球在内的那些无名的“中共特别*员”致敬。
▲《烈火中永生》江姐扮演者董岳分享体会与感受
▲《特别*员陶一球》首演
3
注重交流推广
让节目能量感染更多基层群众
两部原创话剧主要面向基层群众,首演中均组织了两代表一委员、*员工匠、劳动模范、道德模范、昆山好人、先进典型、爱心企业、商会等社会各界人士代表观演。接下来,《烈火中永生》将组织开展巡演,与上海长宁区相关单位加强交流,将这份来自昆山的“信仰的力量”带出昆山,共同推动文化领域区域合作,推动长三角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同时,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方式,进一步扩大展演的受众面和影响力。《特别*员陶一球》计划在上海、南京、苏州等地进行巡演,让陶一球这位昆山“中共特别*员”的革命精神在更大范围得到推广和宣传,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代代相传,让红色精神星火燎原绽放光芒。
▲《特别*员陶一球》剧照
一群人,一股红色力量,昆山的两场原创红色话剧,群文力量重现了那段红色历史。在中国共产*成立周年之际,这两部由群文人创排的话剧为昆山人民上了一堂生动的“*史课”,从中汲取红色精神,凝聚奋进力量,永远迈步向前!
审核
陈琰林洁
编辑
陶冶杨林昭
供稿
局办公室
End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做分享之用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