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优:逆风飞翔念恩情
年,在第十八届全国戏曲小梅花荟萃总决赛上,十岁的昆山女孩杨优以全场最高分摘得了戏曲小梅花金奖。看着舞台上一脸稚气、神采飞扬的小杨优,很多人都不会想到这个小女孩在八岁之前经历了怎样的磨难。她的成长,离不开两位善良的长辈,是她们给了杨优家的温暖,陪伴她长大,也让她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
杨优八岁的时候,亲生妈妈就去世了。妈妈临走前拉着杨优的手说过什么,杨优都已经忘了,但杨优知道妈妈舍不得她,妈妈为不能陪着杨优长大而难过、担忧。后来,杨优有了一位继母。谁知两年后厄运再次降临这个家庭,杨优爸爸因为车祸也去世了。杨优虽然失去了亲生父母,但并没有失去来自家庭的关爱。继母同样给了杨优无私的爱,让杨优能够开朗、勇敢、乐观地成长。杨优常说,自己有两个妈妈,一个妈妈在天上守护着她,另一个妈妈在生活中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她。
一个偶然的机会,小学二年级的杨优陪班上同学去看小昆班的训练。昆曲动人的唱腔和柔美的动作深深地吸引了杨优。不知从哪里来的勇气,杨优当场就向小昆班的徐允同老师提出了自己也想要学习昆曲的请求。徐老师对她进行了试音,发现杨优的嗓音条件非常好,但问题是那时班里的新戏刚刚教完,杨优加入进来的话,就必须再给她一个人从头教一遍。徐老师想了想,给了杨优一张手抄的唱词,让她自己模仿着跟大家一起练,没想到一个月后杨优就跟上了进度。
在徐老师的教学和她自己的努力下,杨优的昆曲表演日趋成熟,成了班里数一数二的名角。前后带过一百多名小昆班学员的徐老师对她的赞赏之情溢于言表,她兴奋地和校长、同事分享发现这个昆曲好苗子的喜悦。徐老师感叹地说:“杨优这孩子悟性高,学习能力强,最重要的是她还很刻苦。”只要是徐老师教过的唱段,杨优都能表演。《长生殿?小宴》《牡丹亭?游园》《小春香》《惊梦》……她已经学会的唱段大概有十几段。
随着技艺的不断精进,昆曲已经成为杨优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年春,苏州艺术学校昆曲班到千灯镇中心小学招生,杨优被顺利录取。如今的杨优已经是苏州艺术学校的一名学生了。她如愿进入了这所专门培养艺术表演和文化产业专业人才的学校,可以更加专注地学习昆曲了。
对杨优学习昆曲的事情,继母给予一如既往的支持。练习昆曲需要自己购买服装头饰,杨优知道家里经济条件有限,她对妈妈说,买便宜耐用的就好了。可是妈妈依然给她买了贵的、精致的戏服。妈妈的关心和支持,让杨优的心里暖暖的。她在心里默默地许下一个愿望,要用自己的不懈努力来回报妈妈。
上了初中的杨优,心里还一直记挂着自己的昆曲启蒙老师徐允同老师。在杨优的心里,徐老师不仅教会了自己唱昆曲,更像亲奶奶一样关心自己的生活。现在每个周末,杨优都会回到母校千灯中心小学,继续跟着徐老师同昔日的小伙伴一起练功,成为徐老师的得力小助手。看到努力的杨优,徐老师也深感欣慰,有时候她会像带着亲孙女一样带着杨优去古镇逛一逛。徐老师这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她、帮助她,杨优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有一次,杨优参加电视台主办的才艺大赛。在演播现场,主持人问杨优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杨优毫不犹豫地回答:“我的心愿是希望我的老师有一
架新的电子琴。”在杨优的记忆里,徐老师的那架
电子琴已经很破旧了,上课时有几个琴键都弹不响了。徐老师说过,那架电子琴已经用了二十多年了,要是能有架新的就好了。杨优下定决心,只要有机会一定要给徐老师换一架新的电子琴,好好报答徐老师。
在那次才艺比赛中,杨优获胜了。她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徐老师完成了愿望。
身处逆境,也能坚强绽放。这是杨优对妈妈、对老师、对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最好的报答。杨优说:“如果在人生中遇到了什么挫折,不要责怪上天没有给你一个好的安排,我们要用自己的努力去尽力弥补。当我们能够微笑着面对生活,就一定可以感受到生活带给我们的温暖。”
作者:张其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