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一座城,从博物馆开始,从地方志开始。
吴文化博物馆
选择这座博物馆作为博物馆之旅的序章,并非偶然。
生活在一座城,残余的与之相关的记忆才能最终形成我们的联系。苏州,是一个有活力的包容的非常温柔的城市,接纳着各种不同的文化,和天南海北的我们,总能让来到这里的异乡者,驻足停留,舍不得离开,并且用深厚的吴文化底蕴潜移默化地温润着停在这里的人。
吴文化博物馆即吴中博物馆,今年6月建成并对外开放。与众所周知的苏州市博物馆不同,这是一座典型的地域性综合类博物馆,位于澹台湖畔,吴中腹地。
今天的行程,从一场关于《地缘文化与地域性博物馆》的讲座开始,到速览一座博物馆的构成,再以一段悠闲的澹台湖漫步结束。
为了未来,收藏过去
博物馆的存在,大概就是追本溯源。这个“本”和“源”可以是讲座主题所提到的”地缘“之本,也可以是万事万物起源发展的轨迹。当博物馆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各大城市乡镇时,了解一个博物馆存在的意义就非常必要了。博物馆的概念在中国开始的比较晚,第一座名义上的博物馆是年蔡元培修建的当时的中央博物馆(现南京博物馆)。抛去博物馆公益价值的存在,中国最早的类似博物馆的存在也是历史悠久,比如传统概念上的“左祖右社”,比如备受中国人尊崇的孔庙。谈及地域性博物馆,首先要了解何为地缘。地缘,是一种以血缘为纽带结成的农村村落社会结构。这样的结构所产生的地缘文化,逐渐形成“社”,于是中国就有了“左祖右社”的概念。所谓“祖”,是指祖先,祖宗。“社",是指不事生产而产生的一个场所,这是一个作为供奉具有地缘文化倾向的神祗的地方,比如小家的祠堂。左祖右社的确立,可以被看做是一个地域内多种利益关系的精神认同和覆盖。在中国,“社”很显然没有“祖”来得辉煌,这是由于社神与人们没有血缘伦理上的关系,远不及祖先神祇来得亲切。这也是为什么在古代中国,名门望族总少不了斥巨资修建家族祠堂。随着农业社会的不断发展,战争和自然灾害的频发不断引起人群的迁徙,血缘关系下的地缘文化才开始融汇各种的地域文化、*治经验,渐渐形成了以中原为中心的一种社会*治的格局,地域性才开始显现出多元的精神认同。讲座选址吴中博物馆,恰好就是此次话题典型的一个地域性体现——吴文化博物馆。吴地,是以水脉连着文脉,文脉连着国脉的特殊的地缘文化之一。在古代中国,历史地理有三条清晰的分割线,分别是长城、*河、长江。我们所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恰是这个道理。每一个地区都有其显著的独有的特征。相比于北方*河流域和长城地区,吴地因着长江水的便利,农业发展迅速,血系绵延更有优势。自古富庶的经济条件和血缘的延续,太湖流域,文化士族的血系绵延格外突出,比如明清时期,太湖流域的望族平均绵延8.3世,苏州望族贝氏和潘氏甚至长达11.7世,这些家族的特点是家族大,绵延久。随着时间的发展,和经年的积累,在地方自成一种地缘。注:世,每一世为三十年。地缘之外,再谈地域性博物馆。现代博物馆,是公益意识和公益场所的形成。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便需要譬如博物馆这样的一个场所,收藏过去,指导未来,成为公众的共同持有物。博物馆在中国起步晚,恰因为国体的不同,做为伦理主导的国家,信君主,信祖先,唯独不信国家,如此自然谈不上国家的公共精神设施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君王有了社稷坛、有了宗庙,民间建了各种庙宇,而这所有精神相关的信奉,从来都和平常百姓无关,君王朝廷并不那么关心底层的精神需要。直到清末,溥仪离开故宫,年以故宫为基地建成现今的故宫博物院,才终于结束了一个国体的改变,使之成为公共财产的一部分。自此,中国的各类博物馆方得发展。
一个城市的符号
百度百科上,对博物馆做了细致的区分:大类可分为:专门性博物馆、纪念性博物馆和综合性博物馆参考西方分类法,中国又分了四类:历史类、艺术类、科学与技术类、综合类苏州为游客所熟知的博物馆大概就是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了。可当你真正走进苏州,才会发现,在这个城市里,现代博物馆的分类非常全面,苏州博物馆更像是苏州的一个名片。而苏博之外,还有上百所值得探寻的博物馆,传达着这座城市不同的文化符号,比如园林博物馆,民俗博物馆,丝绸博物馆,都是典型的艺术类博物馆;专门性博物馆比如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苏州砖雕博物馆,苏州巧升炉博物馆,中国苏绣艺术博物馆,苏州警察博物馆等等。吴中博物馆作为吴文化体现的一个地域性的综合类博物馆,集中体现了太湖流域的姑苏文化和历史发展。吴中位于苏州的地理中心,南临苏州吴江区,东接昆山市,西衔太湖,与无锡市、浙江省湖州市隔湖相望。吴中历史悠久,在这片土地上,最早可以追溯到“良渚文化”,春秋战国时期的“勾吴”,也是江南文化的核心。这座博物馆建筑面积1.8万余平方米,一楼主要用于临展、教育和公共服务,二楼设有基本陈列。传习、造物是吴中博物馆的工作重点。整座博物馆的设计简洁素朴,非常纯粹,巧妙地结合了了苏州街巷与园林特点,移步易景,光影绰约。展厅分两个序列:“考古探吴中”和“风雅颂吴中”。“考古探吴中”以时间为线索,以原吴县地区历年的考古发现为主要展陈内容,探究旧石器时代至春秋战国时期的前吴文化及吴文化的起源和勃兴。“吴雅”“吴风”和“吴颂”展厅则分别从吴地的精品文物、风物特产及文化传承的角度,对吴文化进行更为细致全面的解读。
江南诗景在姑苏
除了值得一探地博物馆设计,丰富地活动和周围地环境设施,实在适合慢享一日,约一场讲座,和朋友落地窗边喝一杯咖啡,慢慢唠一个午后,日渐*昏的时候,沿着澹台湖走一圈,看看五十三孔排水的宝带桥,运河桥上感受京杭运河的魅力,货船还是一船一船地过,不急不慢,一河之上,三桥相望。*昏时分最佳,“运河涟漪、碧波飘带”,感受光影飘带地魅力同时,西侧是法国公园,东边是新建的运河桥,与旧时的宝带桥平行延伸。
澹台湖景观桥宝带桥始建于唐代元和年间,已经有一千多年历史,由刺史王仲舒主持建造.为筹措建桥资金,王仲舒带头将自己身上的宝带捐出来,宝带桥之名也由此而来.吴中博物馆信息开放时间:全年免费开放,9:00—17:00(16:30后停止入馆),每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