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刚公布苏州市首批昆山这里身价大涨 [复制链接]

1#

年度

苏州市“美丽街区”名单公布

昆山市致和塘街区

成为首批5个“美丽街区”之一

街区之美,在于提升城市品质,给市民带来更美好的城市生活体验。今年以来,昆山市城管委围绕“美丽苏州满意城管”品牌打造,深入推进“美丽街区”建设,坚持“聚人文、精品质、惠民生”原则,强化街区市容市貌的规划、建设、管理,聚力打造致和塘街区精品项目,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基本情况

致和塘也称“至和塘”,为宋代至和年间修建,全长60余里,建桥梁52座。历史上致和塘两岸曾是昆山重要的商业贸易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底蕴,具有街巷里弄、文人旧宅及私家园林、古城门等历史文化资源。年,昆山住建局牵头启动致和塘沿线景观绿化改造项目,推动历史文化街区底蕴与周边居住、商业、教育、娱乐等功能更好融合。作为“昆小薇”行动的样板区、“宜居适游型”的滨水文脉和宜居街区,更新改造后的致和塘街区(东至柏庐路,西至许文塘,南至河南岸小区围墙,北至河北岸围墙)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实施情况

#以人为本,倾听民众诉求

致和塘街区改造提升项目实施以来,住建、城管等部门在项目设计、实施过程中充分征求周边居民意见,从社区治理、用户感受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共同推进“美丽街区”建设。

#凝心聚力,强化部门联动

致和塘街区改造提升过程中,住建、城管、水务、教育等部门及属地办事处、社区紧密配合,共同协调停车场改造、沿线亲水空间规划、学生接送等候区设置、老旧房屋征收等事宜,共同提升街区“颜值”与“内涵”。

#以小见大,挖掘文化内涵

深入挖掘街区周边闲置角落,植入昆山历史文化,以徐氏三鼎甲徐禀义的“耘圃”命名,建设休闲廊架;以江南水乡的“乌篷船”为形象建设休闲座椅,使老旧小区周边环境重新焕发生机。

#因地制宜,丰富街区功能

项目结合沿河住宅区密集、学校坐落的现状,进一步丰富居民的日常休闲游憩空间。通过降低原有驳岸标高,增设亲水平台,提升居民亲水品水体验,通过小微空间景观改造提升,打造“耘圃”和“稚趣街角”功能复合型游园街角。

#补足短板,完善城市家具

推动致和塘街区周边城市家具改造升级,完成好阿姨餐车“瓶改电”项目,设置智能邮政报刊亭,施划非机动车临时停车位,更新果皮箱,从细节着手提升市民生活体验。

#精细管理,提升市容秩序

实施“精准扫盲点,精细增靓景”专项行动,围绕致和塘街区常态开展乱扔垃圾、非机动车乱停放等“轻微”违法行为查处行动,督促商户严格履行“门前三包”责任,按照“七无九到位”标准打造无违反城市管理行为的精细化管理达标路段。对街区道路、绿化带、公园等公共区域实行“墙对墙”保洁,不断提升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冲洗率。深入实施店招标牌“微改造”,通过定标准、简流程、送设计方式推动致和塘街区店招提档升级。

实施成效

致和塘街区充分体现“街区宜漫步、城市有温度、社区更和谐”的理念,成功构建以学校为中心,集市民休闲、儿童游戏、人文体验等多功能的“活力街巷”慢行空间。

#亲水怡人,水绿交融

致和塘沿线景观绿化改造提升项目对生态水脉进行了修复与维育的同时,结合拓展功能使用需求,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丰富水绿交融的老城区滨水空间样板区域。

#古韵今辉,传承延续

以昆韵记忆为文化基底,古意盎然的东大门印象与仿古廊亭有机衔接,对昆山历史、水乡文化深度挖掘,打造富含历史文化韵味的开放型城市街道,使东门街历史文化资源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延续。

#畅行连续,功能多元

增设人行步道,进一步畅通活动空间,串联各个节点,与周边“耘圃”“稚趣街角”等口袋公园相呼应,为居民提供了可休憩可交互的场所,获得了周边居民的高度认可和赞同。

#精管善治,美丽宜居

在设施改造提升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市容环卫精细化管理。提升保洁品质,通过“清、洗、擦”人机结合三步走的方法,对路边的石墩、道板、椅子、栏杆用高压水枪冲、用洗衣粉刷、用抹布擦,确保道路洁净见“本色”,为广大市民提供一条可供休憩、能够随心“席地而坐”的净美街区。强化执法监管,对违法行为及时制止和劝阻,市容环境秩序更加规范有序。

来源:昆山城管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