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医院康复经历分享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91009/14023074580.shtml图片来自网络
引
子
被封在家的这些天,我冒出了一种“大城市不好混,要不去小县城躺平算了”的想法。
但下一秒就被豆瓣里热议的几张图劝退了。
图片来自网络
这是安徽省会合肥底下的一个小县城年的人才引进情况。
年,合肥肥东县为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向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大学和高校公开引进人才50人。
经过初审之后,符合条件的报考人员还有人。
从初审表里可以看出,很多都是国内顶尖学校的本科或硕士生,比如复旦、上海交大、浙大等。这不禁让人感叹,宇宙的尽头真的是编制吗?
还有,一个小县城为什么能吸引这么多人才?
肥东高铁
一是被引进人才能享受一次性安家费,本科3万,硕士以上5万,算是政府给予的在这个县城生活的铺垫。但这个一定不是终极原因,因为对比很多城市给出的送房政策,3、5万只是洒洒水。
另一个,年肥东县地区生产总值.4亿元,同比增长10.1%,实现了一年净增超百亿元。在《县域经济与县域发展检测评价报告》中位列全国百强县第77位、安徽省第2位。
图片来自网络
在《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打造省级合作园,包括苏皖合作示范区、合肥上海产业园等4个园区,都是把肥东县作为合肥市臂膀发展的。
他们看中了肥东县,合肥一定是最大功臣,最近被戏称为“暴发户”的合肥可不是盖的。
直观上来看,肥东县已经具备了冲击“千亿县”的能力。除了肥东算好时间闯入长三角经济圈,优先承接沪苏浙产业转移,成为长三角产业齿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之外。
肥东县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
肥东也抓住了新兴产业的风口,随着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以及生物产业等的进入,人才随之流入也是板上钉钉的事。
照这么看,肥东早已不是合肥的肥东,而是长三角的肥东。
01
百强县靠地理优势掘金,昆山霸榜已久
说起百强县,凭借地理位置优势风生水起的并不少见。
首先就是冠冕百强县17年的昆山,这是连一帮省会城市都会自愧不如的县城。
图片来自网络
年,昆山GDP以.1亿元居苏州各区市第一,超过贵阳、呼和浩特、乌鲁木齐等众多省会城市;昆山工业总产值.5亿元,也成为首个破万亿的县级市。
外向经济上,年昆山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千亿至.1亿美元,稳居全国县级市第一,超越全国96.9%的地级市。
从市场主体看,年3月昆山市场主体总量突破万户,成为全国首个市场主体破百万的县级市。
从民生发展看,年昆山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8万元,稳居全国县级市前三。
从人口潜力看,昆山人口总量以.3万人居全国县级市第一,-年人口增量为苏州第一。
年昆山户籍人口为98.13万,年户籍人口破万,暴涨了近13万。
人口素质全面提升,年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人口数为46.3万人,较年增长近一倍。
真的忍不住要问,昆山到底有怎样的魅力,能吸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这座城市?
早在80年代初,昆山还只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区,在苏州下辖的六个县里面,它是最穷的一个,所以人送外号“小六子”。
图片来自网络
后来昆山开拓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六个字:要发展,靠上海。
昆山在长三角城市群次级辐射中心,距离上海市中心仅60公里,地理位置甚至优于上海金山、临港。
图片来自网络
所以当时昆山的各行各业都在和上海搞联营,纺织工业更是全行业跟上海联营。要说借势,那昆山必须有名字。
现在昆山更是全面对接上海。
其次,昆山是中国制造业的缩影,早年间,昆山曾去深圳取经,回来就办了一个工业小区。
年,这个工业小区的产值为5亿,仅次于广州开发区和上海闵行开发区。
作为IT产业的集聚区,富士康、仁宝、纬创等一种企业都在昆山设厂,所以业内传出了“如果沪宁高速堵一堵,那么世界IT市场都要抖一抖。”
不仅仅是机械电子、智能制造,昆山在医药半导体产业发展也是非常领先,不断地进行产业迭代升级,比照深圳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一流科创中心,同时还创办了昆山杜克大学。
昆山一直秉持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心态走到了今天。
图片来自网络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现在昆山到上海更方便了,高铁只需要17分钟,所以有越来越多的新上海人开始选择在昆山定居。
有城市因为天生的地理优势努力霸榜,也有城市抓住机遇,后天崛起。
02
爆款影视IP,开启城市价值永动机
影视IP就是很多小城市后天崛起的最好机遇。
年因为一部《你好,李焕英》,湖北襄阳古城火了一把。
图片来自网络
据说电影上映后,大批来访参观的游客一度造成交通堵塞,后来不得不通知谢绝参观。
电影里出现的厂区职工食堂、理发店、篮球场、副食店等场景都吸引游客们打卡回忆和留念。
图片来自网络
根据襄阳文旅局消息,年2月11日-2月17日,6天内,襄阳市共接待游客83.7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万元。
如今,襄阳卫东机械厂、印刷厂、宜城化工厂、文创园、鱼梁洲……成为游客社交平台分享的座上宾。
取景地和主创人员住宿地的文创园搬往高新区后,原来的厂房在保存原貌的基础上向文化创意园区转型升级,先后引进青少年体育培训、美术展览馆、旅游民宿、特色餐饮等40余家文创项目。
图片来自网络
旅游民宿“一房难求”,特色餐饮“一座难求”。
文创园的营业收入在电影播出后,比前一月增长了40%-50%。
其实,不仅仅是《你好,李焕英》,还有陈凯歌的《妖猫传》、章子怡主演的《上阳赋》,都是在襄阳取景。
襄阳城也很争气,抓住“李焕英”热度,顺势推出了8条旅游特色线路产品,涵盖古隆中、襄阳古城、唐城、汉城等传统景区与卫东公司、文创园等旅游景点。
图片来自网络
随着热度持续,有人在琢磨着买进一些影视道具来售卖,有人把电影里的酒元素和“襄阳特曲”酒联系起来,卖一种深沉的岁月感,最后被一抢而空。
老厂房、红砖墙、旧窗棂、墙上早已斑驳褪色的标语成了游客们竞相追捧的怀旧元素。
图片来自网络
虽然目前整个湖北除武汉之外,大部分城市人口都呈净流出之态,襄阳也未能幸免。
但在这种流出中,抽丝剥茧,我们可以看到另一种发展态势。那就是襄阳城的马路越来越堵,街上的人越来越多。
全域人口下降的另一面是主城区人口的流入。尤其是襄阳的高新区及东津新区增长迅猛,分别劲增89.08%和32.88%。
影视IP“李焕英”恰如其分地走在了襄阳城发展的势头上,为襄阳的文旅发展重新烧起了一把热火。
年,襄阳经济总量达到亿元,跻身亿元俱乐部,连续5年稳居湖北省第二位,影视IP也做出了它该有的贡献。
但是襄阳到底持久地能不能抓住这次爆火的机会,一跃成为湖北之花,还是个未知数。
但在时间长河的检验下,有个小镇的影视IP真正走出了自己的模式,获得了成功。
因《似水年华》而声名大噪的乌镇在年还是个破败乡村。
图片来自网络
乌镇刚准备开发时,类似的江南水乡如周庄、西塘、南浔等古镇至少已经积累了5-10年。
乌镇从一个江南村镇变成人们心头的朱砂痣,到底做了哪些?
乌镇先是开发了东栅和西栅,从观光小镇到度假小镇;然后升级成乌镇3.0版本,办戏剧节,转型文化小镇,乌镇在差异化打造的道路上,以文化为个性,推出了乌镇戏剧节、木心美术馆等文化IP,诞生出更多元、更多姿的形态。
乌镇木心美术馆
近些年,随着互联网大会的到来,乌镇又站上了更高的台阶,像每年举办世界经济论坛瑞士的达沃斯,像国际电影节举办地的戛纳,这代表着乌镇走进了国际视野。
互联网大会
甚至在国内还出现了很多个5A级景区希望与乌镇合作,引入“乌镇模式”。
在乌镇西栅从事民宿、旅游经营的人员,无论是公司员工,还是租房经营户,数千人之中80%以上是讲乌镇话的本地籍人员,从事外围酒店民宿餐馆的乌镇及周边人士超过1.7万人。
一句“乌镇模式”就能看出乌镇的成功,这种抓住机遇的能力岂能不膜拜?
03
一包螺蛳粉,“嗦”出柳州百亿产业
还有一些小城,只要连着美食说出来,大家就会觉得如雷贯耳,比如高邮咸鸭蛋、沙县小吃、涪陵榨菜、柳州螺蛳粉。
柳州螺蛳粉
说起螺蛳粉,遥远的南方小城柳州的DNA动了。柳州的一万次热搜里,99%都和螺蛳粉有关。
年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销售收入已经达到.6亿元,其中袋装柳州螺蛳粉销售收入高达.97亿元。
图片来自网络
螺蛳粉走红的背后,也是柳州漫长的新式电商致富路。
过去的柳州是广西汽车制造的传统重工业城市,拥有三个汽车整厂,多个零部件企业。
柳州宝骏汽车生产基地
重工业是这个城市的骄傲,也是这个城市的隐痛。
发展到后期,柳州也出现了雷同的工业体系僵化,产品老旧低端问题。
而且柳州一直缺少高尖端企业,也没有真正的高等学府。好的工作和人才都没有,年轻人只能外流。
柳州工业区
其实柳州早已意识到,第一、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于柳州城发展的重要性。
“十二五”规划时期,柳州政府承诺对去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开螺蛳粉店的青年给予十万元补助金。
由于特殊的味道加上单一的推广模式,螺蛳粉最初的路走的很艰难,在柳州5块钱一碗,在外地无人问津。
一种地方特色小吃的国民化道路绝对不能仅仅依靠简单的地推模式,搭上互联网,螺蛳粉才真正开始出圈。
从年开始,先是螺蛳粉登上了国民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这种特别的酸、辣、臭,让螺蛳粉声名鹊起。
《舌尖上的中国》螺蛳粉
两年后,网红经济和短视频直播爆火,螺蛳粉搭上了这辆快车,开始频繁在大众面前刷屏。
年,广西柳州市颁发首张袋装螺蛳粉生产许可证。
螺蛳粉在全国彻底火了起来。
然而,初期的袋装螺蛳粉并不是一个理想化的工业化产品。
单单年,柳州就冒出八十多个螺蛳粉品牌,不成熟的小作坊泛滥。
在互联网上失去口碑等于终生破产,为了大规模网销螺蛳粉,产业的标准化是一条必经之路。
图片来自网络
年到年期间,柳州市出台了螺蛳粉产业的相关政策多达十几项。这一切都保证了螺蛳粉的量产质量。
如果说政府的政策红利是螺蛳粉成长的土壤,那柳州的企业才是打造螺蛳粉产业之路的真正主力军。
图片来自网络
年1月份,位于鱼峰区的螺蛳粉文化博物馆开业,从历史、人文的角度,以螺蛳粉为切入点讲述了多年来柳州饮食文化的发展。
螺蛳粉文化博物馆
现在,博物馆已经成为游客来柳州的必打卡之地了,柳州螺蛳粉也成为了地方美食产业化的标杆。
在文化旅游方面,柳州打出了一整套“组合拳”:打造柳州螺蛳粉产业园旅游景区,建设螺蛳粉饮食文化博物馆、柳州螺蛳粉特色小镇、螺蛳街、螺乐园等,全方位展示柳州餐饮文化。
螺蛳粉特色小镇
年,柳州螺蛳粉文化旅游接待人数超过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5.7亿元。
年五一期间,柳州游客同比增长.1%,消费额更是同比大增.9%,热度剧增。
如今,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已创造就业岗位30多万个,带动了多户贫困户、约2.8万人实现脱贫致富。
说是“一条产业链,激活一座城”,并不为过。
难得的是,如果说过去10个人里只有3个人知道柳州,现在10个人里有8个人都知道柳州。
柳州地王大厦
如今,柳州常住人口万,根据广西统计局信息显示,柳州是广西唯一一座人口净流入的城市。
这是一包小小的螺蛳粉给城市带来的惊喜。
尾
声
县城,绝不只有躺平。
年3月19-20日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开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重点投向县城,兼顾县级市城区,镇区常住人口10万以上的非县级政府驻地特大镇。
借着这股政策的东风,不知有多少片落叶会被吹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