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润江苏情暖民工”专项行动以来,昆山市以“传播法治阳光温暖冬日民工”为目标,全力打好农民工权益维护“组合拳”,最大限度满足农民工的法治需求。
一是打破信息孤岛“全覆盖”。招募60名专业律师进驻人力资源市场,通过“悬挂条幅、播放音视频、发放宣传资料、现场法律咨询”等,为40余万农民工求职者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采用MG动画风格推出法律援助公益宣传片,在全市26条公交路线、辆公交车、个屏幕上滚动播放,日均播放次数2万余次。与市住建局联合组建“建筑工地文明普法志愿服务队”,发挥“开发区外来人口集宿区”“朱家湾打工楼”等普法阵地作用,围绕农民工“求职地”“工作地”“住宿地”“聚集地”等大力开展送法“四进”活动,切实提升农民工知晓率、参与率、满意率。
二是多变宣传形式“重干货”。积极转变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普法思维,结合农民工群体特点,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易于接受的形式,增强趣味性、知识性和实践性,推动法治宣传从“万金油式”向“启发式”改变。加快培养一支“懂法律”“懂群众”“懂宣讲”的“三懂”式法治宣传教育队伍,针对《民法典》《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法律法规,大力推广“现场讲”“线上讲”“集中讲”“互动讲”“上门讲”“表演讲”等法治宣传“六讲”经验,切实提升农民工的参与热情和学法效果。活动开展以来,累计发放“法律援助便民联系卡”多张、《民法典学习读本》《市民学法手册》余册、《农民工法律援助手册》《昆山市法律援助指南》等宣传资料2万余份。
三是保障维权通道“落实锤”。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发挥司法行政干警、5支“法律服务队”、13支“普法志愿者小队”、名专业律师、10位“农民工薪资保障法律援助公益律师团”成员、乐融融法律服务中心等法治宣传队伍力量作用,深入基层农民工聚集地进行走访,帮助提升法治意识。集中排查与农民工权益维护相关的拖欠工资、工伤认定、损害赔偿等纠纷,依托市、区镇、村(社区)三级全覆盖的非诉讼纠纷化解网络,第一时间发现苗头隐患,确保“抓早抓小”“应调尽调”“应调速调”。打造“法律援助半小时服务圈”,建立农民工法律援助绿色通道,累计接待来电来访人次,办理涉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件,挽回经济损失约万元,有效确保农民工权益维护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