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这里乱糟糟,现在走进小区,就好像置身一个漂亮的园林,每天的心情都特别愉快!”在昆山樾城小区住了20多年的何曼丽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如今在昆山,像樾城小区这样的老旧小区正华丽蜕变,昆山市住建部门针对老旧小区进行“菜单式”改造,以改善老百姓居住条件为抓手,致力提高老百姓的生活品质。
到年底,昆山市中心城区的老旧小区累计改造完成个,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惠及居民余户。年成功创建省级宜居示范区1个、苏州市级宜居示范区1个。
“今年,昆山正在实施改造老旧小区13个,涉及房屋栋,惠及居民户,并积极推进中华园省级宜居街区建设,为老旧小区改造闯出新路,为打造宜居城市注入新动力。”昆山市住建局局长王卫东说。
因为老旧小区改造的特殊性,目前改造资金来源相对单一,以政府出资为主,市场参与较少。为了有效破解这个‘卡脖子’难题,昆山在全省率先引入社会资金和金融资金,共同参与到老旧小区的改造中来。建于年的中华西村是动迁小区,如今,小区内的配套设施已经无法满足居民需要,存在下雨积水、下水道不畅、停车位紧张等突出问题。
为减轻资金压力,昆山市住建部门通过引入金融机构支持,获得银行万元融资款,中华西村成为全省首个放贷成功的老旧小区项目。注重空间治理、社会治理与城市更新,在社区层面实现“三位一体”,改造后的中华北村貌焕然一新,小区房价和二手房交易量双双创造“历史新纪录”。
值得一提的是,昆山市在老旧小区改造中推出了“菜单式”改造内容,包括了房屋修缮出新、基础设施改造、公共设施配套、环境整治美化等10项重要内容。该创新模式在昆山逐步推广,从修修补补式的、偏重硬件的“微更新”,升级迭代为系统化、现代化、人性化的“微基建”。
同时,改造中还着重发掘小区的历史文化底蕴,尽可能将相关历史文化要素镶嵌到区内各个景点中,让居民在改造后的小区中接受历史文化熏陶。建造出生在里厍的唐代大诗人孟郊主题游园,强化“先贤故里”城市意象。通过文化资源的投入,完善人文设施,注重微小改造,彰显人文特色。
“到‘十四五’期末,昆山将全面完成中心城区老旧小区更新改造。”王卫东说,老旧小区改造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我们将进行系统性更新和品质营造,以充分满足广大居民生活“最后一公里”的迫切需求,打造“住有宜居”的昆山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