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介绍苏州昆山市文史专家陆宜泰 [复制链接]

1#
赵明国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B5%B5%E6%98%8E%E5%9B%BD/23354490

陆宜泰先生出生在昆山市锦溪镇。古镇之前的名字叫“陈墓镇”,这个地名如果放到一座千年的水乡古镇当中,很显然是不太好听的,而且还带有一点晦气的感觉。后来苏州市行政部门就给古镇改名——锦溪镇。锦溪听起来就非常的好听了,再搭配上古镇特有的柔美和清丽,就更受人们的喜欢。

陆氏先祖留下“恩”字砖,并获赠:“职思奇居,世德作求”的仪门匾额

故事的开头,先介绍一下今天的锦溪镇(原陈墓镇),在宋代有一个魏姓特奏状元和陆氏富商的关联。锦溪陆氏世居在周家浜,周家浜位于陈墓南面,靠近同里、周庄方向。陆氏先祖到同里、吴江去,必经冷家浜,途中陆家先祖遇到进京赶考的魏姓读书人,见其家境贫穷缺少盘缠,就慷慨解囊资助了“魏汝贤”赴京赶考的银两。魏某高中状元后,为表示感谢将“状元厅”的匾额及亲笔题写“职思奇居”,“世德作求”八个大字赠予陆家以示谢恩。次年,魏某又在周家浜择地造了幢“状元厅”,魏汝贤的真迹刻在砖雕门楼上和正厅内。此“状元厅”在文革时期(约60年代被毁),陆家至今还留着刻有“恩”字的一块青砖。吴郡陆氏77世孙陆宜泰及陆正乾(年生)认为陆家祖上没人中过状元,为何建有“状元厅”,原来是祖上积德的荣耀之事,所以代代相传,记忆犹新,将刻有“恩”字的砖块留下来纪念先祖的功德。

在全国各类报刊发表作品数百篇

陆宜泰在《人民政协报》以及在上海文史研究馆、中央文史研究馆主办的《世纪》,江苏省委统战部《挚友》杂志等报刊发表原创文章数十篇,出版著述《古锦溪八景诗选》、《历代文人咏锦溪》、《当代荆柯清华英烈陈三才》、《陈墓镇人名录》、《当代锦溪人才录》、《精彩的瞬间历史的回眸——名人与锦溪》、《锦溪镇杰出人物陈子彝纪念专辑》、《锦溪镇杰出人物朱文鑫、朱文熊纪念专辑》、《锦溪镇杰出人物陈定谟、陈华薰纪念专辑》、《锦溪镇杰出人物陈华癸、秦国刚纪念专辑》等,并为《昆山县志》、《昆山县教育志》及《当代昆山人才录》等多次提供资料,参与完成昆山市政协主编的昆山籍《院士与将军》、昆山市文管会完成编辑《昆山楹联集》。

让湮没的风云人物进入国家档案馆

年某日,锦溪地方文史研究专家陆宜泰去北京国家档案馆,商议人物传记《陈三才》的合作写作事宜。工作人员阅读了陆宜泰提供的众多陈三才的历史档案资料,有绝版的报刊杂志、有珍贵的原始照片、有当事人的亲笔书信以及大量的旁证资料。这是陆宜泰先生通过各种路径,无数次去北京、南京、上海,或联系国内和美国的亲戚,或央亲戚和亲戚的亲戚,或央亲戚的朋友,或央朋友的朋友,千辛万苦收集过来的。国家档案馆反复阅读着这一大堆上世纪初到新中国解放之前的原始档案,为写作和存档人物传记理清思路。为了能够真实再现这位清华英烈的生活轨迹,国家档案馆又进行了反复多次的研讨与切磋。《陈三才》最终的成稿,一是靠陆先生收集资料的不懈与执着;二是靠北京、上海、南京、清华大学、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等图书馆、档案馆原始资料档案的支撑。如果没有这些真实的原始档案,陈三才这个风云一时的历史人物,恐怕真的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湮没无闻。为此,档案馆工作人员就此书的写作出于内心地表达,对陆宜泰先生默默无闻地甘于幕后辛勤为人作嫁衣的档案工作者,表示万分的敬重。

编修4.5米长锦溪《陈氏世系总图》

在陆宜泰家中,有一幅特别的家谱世系图。该家谱世系图由革命烈士“陈三才”的家族后人委托陆宜泰编纂的,记载了锦溪陈氏家族从清朝顺治初年到现在,历时00多年所有的人员,共十九世,入卷余人。这幅《昆山锦溪陈氏世系总图》长4.5米,宽40厘米,宣纸彩印,仿古锦绫装裱,是昆山地区建国以来最长的家谱世系图。

今年77岁高龄的陆宜泰先生是昆山锦溪镇人,坚持利用业余时间义务从事挖掘、研究、考证昆山近现代历史文化,尤其注重对重要历史人物的专题挖掘研究。他曾用16年时间,广泛传播“当代荆轲”陈三才刺杀汪精卫的事迹。最终,陈三才被追认为烈士。他还配合锦溪镇政府建立“陈三才烈士纪念馆”。

《昆山锦溪陈氏世系总图》让更多的人知道了陈三才的事迹,进一步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但修编家谱世系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陆宜泰不放过一张照片、一封信、一张报纸,经常去上海、苏州等地的档案馆查阅资料,委托大学的老师帮忙查找。得知陈三才的侄子陈华庚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这一消息后,陆宜泰专程赴上海找到陈华庚的次子陈国平,从他那里找到了陈华庚清华大学的毕业证书原件,为这份家谱世系图增添了宝贵的一笔。一幅家谱不仅记录着一个家族的历史,也承载着一个地区的历史,反映着民族的历史和国家的历史。

陆宜泰先生奉行:“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可谓:“春蚕蜡炬、高风亮节”。这种精神鼓舞感动着我们每个人砺志前行不忘初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